国产专区在线_我把老师干了_高清性色生活片2_羞羞漫画的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大理會議承接公司服務電話
服務熱線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頁 / 大理地產/人文推薦 / 一方鳳羽硯 風雨傳承300年 大理商務會展

一方鳳羽硯 風雨傳承300年 大理商務會展


鳳羽硯, 產于洱源縣西南部的鳳羽鎮,是南詔、大理國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光澤深沉,易于磨墨,硯蓋凝珠,存墨不腐,磨出的墨汁流利锃亮,鳳羽硯因此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睞。



鐘靈毓秀的小鎮孕育民間精品

鳳羽壩子里,村寨之間阡陌縱橫,雞犬相聞。在這個白族人家聚集的小鎮,每座村寨里都有一條小溪潺潺流過。除了秀美的自然風光、樸質的鄉間美景,還孕育出了聞名遐邇的民間美術工藝品——洱源鳳羽硯。



據史料記載,鳳羽硯的制作始于明末清初,是歷史上滇西一帶讀書人普遍使用的文房四寶之一。清朝康熙年間,鳳羽硯的產量較大,鳳羽的讀書人外出趕考,曾把鳳羽硯帶到京城去。鳳羽硯工藝美術師、洱源鳳羽硯臺工藝品廠廠長張躍堂介紹,鳳羽鎮中曾有6、7戶人家能制作鳳羽硯,部分產品供給本地集市,長期銷往大理三月街、麗江古城、保山,省外銷往北京、西安、南京等地。


民國時期流行用筆墨紙硯,后來逐漸被鋼筆代替,鳳羽硯的市場逐漸萎縮,上世紀60-70年代,鳳羽硯的制作幾乎消失。“上世紀 80年代初期,鳳羽硯手藝人多改行做磨刀石,我的祖父和父親重新試做出硯臺,帶到下關市場擺地攤售賣,竟被人家一搶而空。這令我們覺得,鳳羽硯還是很有市場的,必須重新振作起來。”張躍堂介紹,1998年在政府的倡導下,當地建起了較具規模的鳳羽硯工廠。


出生在制硯世家的張躍堂耳濡目染,從小就對工藝十分感興趣,放學回家畫圖畫,為制硯打下堅實基礎,后來他用5年時間便“出師”了。以50年為一代算來,鳳羽硯傳到張躍堂已經是第8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



鳳羽硯的材質和用墨效果與四大名硯相差無幾,形貌尤其接近端硯。它的保墨性極好,不結凍,夏不蒸發。它最大的特點是“一方一蓋”,即每一方硯臺都帶著蓋子,因此用上3-4個月都不會干燥,也不會發臭。


“澆”石頭  選硯料  

制造鳳羽硯的石材,主要采自祖輩口耳相傳的“秘密產地”——當地的鳥吊山和羅坪山。雨季,山體容易塌方,每年進山采石的機會只有兩次,都在三四月間。采石之前,要以公雞獻祭山神。


老制硯人介紹,石料場距離鎮上10公里,山里不通公路,石材挑選一般要與馬幫合作。制硯人請人上山挖石,親自挑選之后,請馬幫用馬馱回鎮上。直到現在,還有制硯人托付趕馬人將石料馱回鎮上。長時間的太陽照射會使石材變硬,因此馱回的石材必須避光保存,以保持濕度。


“辨別石材優劣,全憑長年累月積累下來的眼力和手感。‘選材的方法簡稱為一澆、二敲、三看。’”張躍堂介紹,所謂“澆”就是往石頭上澆水,使其真實的顏色和紋理都能清楚顯現;“敲”就是用錘頭敲打石頭,看看是否會出現裂紋和細縫。“老一輩手藝人經驗豐富,石頭放到手里看一看、摸一摸,不用敲掉外層就能知道里頭的料好不好。”制作硯臺的石材質地越細膩越好,“最好的石頭摸上去像小娃娃的屁股一樣光滑”。硯石不可出現裂紋,顏色不是越深越好,以帶綠色花紋為佳。



精雕細磨 下刀要準狠平細

硯料選好后便可切割定型,傳統的切割方式用錘子一錘一錘地敲打,4厘米的硯臺需要耗費一天的時間。現在采用機械切割,一天能切出數十塊石材。切割定型這道工序要將硯臺外形大致定型,去除冗余,并根據材料勾勒出基本圖案。張躍堂介紹,設計繪圖從石材的質料出發,慢慢構思和修改。“覺得不合適又重新再畫。大的需要琢磨幾天,小的比較簡單,幾個小時或者幾十分鐘就能完成。”



精細的雕刻與打磨過程最考驗制硯人的工藝,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要經歷“粗雕——粗打磨——細雕——細打磨”4個工序。“一刀準、二刀狠、三刀平、四刀細”是雕刻的口訣。“意指下刀要精準,去除冗余石材,力道不能過輕或者過重,刀工要細膩精致。”張躍堂介紹,為追求造型和線條的流暢,一方普通大小的硯臺需要用砂紙細致地打磨半天,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微雕,要求把硯臺上最微小的細節處理完美,例如人物的眉毛、胡須、衣紋,務求生動細膩。”



微雕后再進行精細打磨,清洗,放入本地產的食用菜籽油浸泡2-3天后拿出,海綿擦拭干凈,一方質材、做工上好的鳳羽硯算是制作完成了,配以木質底座,裝入盒子后,便可作為成品出售。



鳳羽硯的傳統造型大多寓意吉祥如意,題材以松鶴長春、龍鳳呈祥、荷葉鳴蛙、年年有余為主。現在的鳳羽硯打破了過去長方形的傳統范式,根據石料大小設計制作,題材有包括傳統造型在內的二龍戲珠、鯉魚跳龍門、蝙蝠獻壽、耕牛硯、鳳穿牡丹等數十個品種,集實用性、藝術性和民族特色為一身。

滇公網安備 530702020010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