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专区在线_我把老师干了_高清性色生活片2_羞羞漫画的

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大理會議承接公司服務電話
服務熱線
139-8889-9288
所在位置:首頁 / 研學旅行 / 大理培訓公司|大理美好生活季:跟著非遺游大理

大理培訓公司|大理美好生活季:跟著非遺游大理

在小紅書、大眾點評等軟件上搜索“劍川縣甸南鎮”“木雕藝術小鎮”“滇西北非遺之旅”“劍川黑陶與傳統柴窯”,關鍵詞中藏著一條小眾精品旅游路線: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甸南鎮,國家級非遺項目“劍川木雕”傳承基地天藝園木雕博物館、國家級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劍川白族土陶”傳習所相鄰,人們從劍川到沙溪的途中,常會拿出一天時間在甸南鎮體驗木雕和黑陶制作。


綠蔭小道邊,就讀于云南藝術學院的劍川姑娘段子玲現正在劍川白族土陶傳習所制作一只土陶器皿,準備自己一年后的畢業個人作品展。每逢周六趕集日,2公里長的“陶制品一條街”便會吸引來不少游客。董月暢和董志明父子倆都是劍川白族土陶制作技藝的縣級、州級代表性傳承人,兒子董志明原先做了十多年木雕,如今同父親一起,將黑陶從大甕大缸的實用大件轉向研發瓦貓、烤茶罐、煙灰缸等小件工藝品。用鵝卵石將陶坯表面打磨拋光,借鑒銀銅器的花紋在陶坯上敲打出錘紋……隨著訂單增多,村里親戚鄰居20余人都來幫忙生產。而非遺+旅游研學模式更是走出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去年春節期間,黑陶體驗館僅體驗項目營業額就達到18萬元。

在喜洲古鎮四方街附近,有一個“匠志集大理民藝中心”,是大理州非遺傳承發展百花齊放的集中呈現。展館分為甲馬版畫藝術館、百工館和喜洲老街三個區域,詳盡梳理了喜洲及整個大理地區的民藝文化。策展人田飛畢業于四川美院,定居大理喜洲十年,從城市記錄與書寫,到開民宿、開咖啡館,再到成為博物館策展人,自然而然地投身家鄉建設。

甲馬藝術館前,有一副巨大的甲馬群像,將大理地區各個村子的不同本主以甲馬版畫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結合了白族本主文化與省級非遺甲馬兩項民間藝術。曾經菜市場上兩三毛錢一張的甲馬,如今通過完善的傳承保護體系,實現了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酒吧、民宿、文創產品中隨處可見,成為裝點生活的時尚元素,成了外來游客關于“大理印象”的重要視覺元素,也是了解大理民間智慧與美學的窗口,廣受年輕人追捧。

在匠志集,不僅能看到策展人田飛的種種奇思妙想與藝術裝置,還能動手體驗多項非遺,大理鳳儀“泥人蘇”蘇龍祥、鶴慶白族手工造紙傳承人尹旺松、巍山“和悅宣香”手工香傳承人楊汝宣、喜洲古法扎染品牌“藍續”創始人張翰敏……20余位非遺傳承人進駐喜洲民藝中心,涵蓋九大工藝。蘇龍祥向記者展示了一座精美的巍山彝族南詔宮廷女性的面塑形象,“通過將原先3種面的配方改良成8種面,增加材料的透亮度與韌性彈性,使面塑的存放期從一周延續到可保存數百年不壞。”蘇龍祥說,他還與大理眾多的咖啡店合作用咖啡渣制作瓦貓,“瓦貓與洱海藍扎染、甲馬、木雕、剪紙等工藝相互借鑒,瓦貓形象與婚禮、潛水多個行業聯動,實現純手工制作與定制化生產的結合,目前已有300多款產品。”

“聽說劍川木雕可以‘雕得金龍騰空飛,刻出雄雞報五更’,看起來果然名不虛傳”。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非遺博物館展廳內,前來參觀的客人被展出的劍川木雕鬼斧神工的技藝折服。

車水馬龍的大理市中心里藏著一方古樸的白族院落,三坊一照壁的傳統建筑格局把天空框出一塊藍白相間的“畫布”,如同一塊白族扎染方巾,清新典雅。

這便是大理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濃縮展示出大理各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及制品,展館精彩程度可見一斑。

核心展覽區設有序廳、“鄉愁紀念冊” “精神家園的守護人”“白族民間藝術的瑰寶”“千錘百煉的技藝”“巧同造化的技藝”和白族堂屋等八個展廳及一個非遺活態展演舞臺,展出展品1000多件。

為了充分展示大理非遺的獨特魅力,展覽充分運用全息幻影成像、電子地圖、多位媒體展示、微縮場景、玻璃鋼人像、3D畫等綜合陳列手段,豐富了展覽內涵、延伸了展覽觸角,讓無法搬運復制的非遺項目也能擁有展示的窗口。

自序廳而游覽,初步了解大理非遺類型、分布以及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和世居民族的基本情況,領略蒼洱毓秀,多彩大理。

大理三月街、白族民居彩繪、白族三道茶…… 跟隨一系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腳步,翻開“鄉愁的紀念冊”;跟隨被稱為 “精神家園守護人”的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了解甲馬紙、白族火把節、洞經音樂、白族本主文化和民族刺繡等具有代表性的省級、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在展館中,市民和游客能夠通過觀看白劇的展覽,了解我們的白劇、白族吹吹腔、白族大本曲等內容,還能利用全息影像、點播查詢系統等輔助手段身臨其境感受白劇魅力。”大理白劇團團長姜果介紹道。

大理非遺博物館還建成博物館智慧服務系統,在主題為“千錘百煉的技藝”展廳里,游客對準掃描展覽品前方的二維碼,就能對國家級非遺項目鍛制技藝有更進一步了解,觀看鶴慶銀器精湛的工藝和傳承人的匠心精神。不僅如此,游客們還可以通過下載App、關注微信公眾號、利用導覽機、導覽筆和講解員免費講解等多種方式選擇參觀導覽、進行線上互動,享受智能化的參觀服務。?

以劍川縣為例管窺大理州非遺保護傳承工作路徑,南澗彝族自治縣彝族跳菜、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彝族打歌、彌渡民歌、大理白族三道茶……從“非遺項目-傳承人-傳習場所-文化生態區”層層遞進,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對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設立的特定區域就是 “文化生態保護區”。2011年,大理被公布為全國第11個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經過多年建設,于2023年1月正式通過驗收,大理州29500多平方公里的范圍被授牌納入“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

目前大理州有四級非遺項目723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8項,位列全省第一;有四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2344人,其中國家級12人,數量居全省前列。建成非遺保護利用設施233處,國家級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2個,國家級大理傳統工藝工作站(下設大理、鶴慶、劍川3個基地)、非遺館6個、綜合傳習中心9個、傳習所(點)178個、非遺工坊37個,11個省級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規劃通過評審,國家級大理文化生態保護區成功創建成效顯著,成果轉化運用和共享取得積極進展。

大理的文創市集、田園市集、音樂市集等成了現代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部分,大理州利用三月街民族節、國際博物館日、“有風小院”推介活動、“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新聞發布會等,開設非遺市集、設置非遺展位,邀請非遺傳承人,推介劍川木雕、三道茶、白族布扎、永平咸菜制作技藝、大理三弦制作技藝、大理鮮花食品傳統制作技藝、云龍諾鄧火腿、南澗無量山火腿等非遺項目及產品,吸引游客紛紛駐足購買伴手禮,使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通過“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挖掘整合利用非遺資源,大理州探索“非遺+旅游”發展模式,建成十余個“非遺+旅游”示范點,推出《“非”游不可》節目,從“非遺市集”“非遺街區”到“非遺旅游線路”,讓更多人知曉“到哪里,找誰,怎么玩”,促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轉自:春城晚報開屏新聞

—END—

滇公網安備 5307020200109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