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九鼎云峰”是祥云縣的古八景之一。從杭瑞高速往大理方向行駛的高速路,九鼎山是必經(jīng)之地,山腳是碧波盈盈的小官村水庫,仰頭就是“簇如青蓮”的九鼎山景觀。
《乾隆·云南縣志》載,“九鼎云峰在治之西北十五里,九峰突兀,望之簇如青蓮,一曰鳳鳴;二曰獅吼;三曰攬霞;四曰招鶴;五曰峨嵋;六曰侍仙;七曰中秀;八曰凌霄;九曰飛云。峰各有洞,曰:古佛洞、觀音洞、華嚴洞、碧霞洞、朝陽洞、彌陀洞、豹隱洞、羊乳洞。飛閣懸?guī)r,琳宇清幽,為邑奇觀。名人題詠載藝文。明府李公復(fù)建表望亭。”
位于縣城西北十里的九鼎山,因九峰突兀,山形獨特,望之簇如一朵青蓮,高崖雄奇,常有白云縈繞而得名。山上的九座山峰名字也很好聽,如“鳳鳴”“攬霞”“招鶴”等,充滿了色彩繽紛的迷幻和神奇的傳說。
《詩經(jīng)·大雅·卷阿》里有“鳳凰鳴矣,于彼高岡。梧桐生矣,于彼朝陽。”意思是,鳳凰鳴叫預(yù)示吉祥,停在那邊的高山岡。高岡上面生梧桐,面向東方迎著朝陽。《詩經(jīng)·小雅·鶴鳴》里又有“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鶴鳴于湖澤的深處,它的聲音很遠都能聽見。比喻賢士身隱名著。古代文人雅士對九鼎山的摯愛令人佩服,每個山峰都可以起得如此美妙且意境優(yōu)雅的名字。
山上,樹林茂密,澗水流碧,林蔭暗天,盛郁蒼蒼,行走在林間小道,似乎還能夠聽見密林深處傳來鳳凰和野鶴的鳴唱聲,被奇石洞反復(fù)回應(yīng),更有幽深神秘之感。
明朝時,云峰上倚崖建有懸空的妙勝閣、碧霞庵、玉峰閣等,廟宇眾多,建造精巧。古詩中稱為“飛閣懸崖,琳宇清幽”,清代文人趙汝濂留下詩句:
詩中一個“懸”字,可見當時的廟宇建筑確實令人驚奇。可惜的是各個精致小巧的寺廟后來被毀,沒有重建,留下大小不一的石墩,各自默默地蹲守在崖邊的泥土中,似乎講述著從前懸空寺廟的驚險與奇絕。
崖壁上還有一些從高處往下鑿開的深淺不一的石溝,每一條石溝的低端會有一個石槽。我猜測,估計是當年建造廟宇的工匠的奇思妙想:在崖壁上鑿開一條水溝,既可以避免下雨時造成建筑浸水,還可以在石槽里收集難得的雨水,以備用時所需。工匠們的精心設(shè)計應(yīng)該在很長時間里保住了廟宇的安全,卻無法預(yù)測后人因各種原因沒有保護好這巧妙的“懸空寺”,實在是九鼎山大大的遺憾。
山上現(xiàn)存有九鼎寺,大雄寶殿殿門外門框上書寫的對聯(lián):“寶剎重開五色祥云樓勝境,禪林肇始九鼎玉峰盡朝輝。”門框上雕刻的荷葉、蓮花、鳳凰等圖案十分精致,惟妙惟肖。西面是大殿,南北是廂房,殿前地面上有一個黑白兩色鵝卵石拼出來的八卦圖。
寺前建有南北雙塔,塔寺相映構(gòu)成奇觀妙景。南北雙塔建于元朝時,玉峰庵上,因南北呼應(yīng),故稱為南北塔。北塔在峰上,為六角形密檐式塔磚,七級,高7.2米,塔剎為石質(zhì)球狀,塔檐均較小,塔身無龕洞;南塔在峰下,距離北塔30米,四方形密檐式塔磚,九級,高9.1米,南塔的四方形基座邊長1.9米,每級塔檐均用三層方磚出挑成檐,從第三級開始每面有龕洞一個,內(nèi)有陶制浮雕觀音佛像,塔剎為石質(zhì)圓頂,塔形秀美,塔體莊重,體現(xiàn)了“塔寺一體”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雙塔挺拔秀麗,彼此呼應(yīng),把九鼎寺裝點得格外獨特。
獨擱塵外趣,人世莫相猜。
可見,九鼎山從古至今都是一個文人雅士喜歡游歷的地方。登高遠望,祥云壩子村落農(nóng)莊盡收眼底;山下水庫波光粼粼,水光瀲滟,確實是一個幽靜雅致所在。